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蔡文波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以来,武汉市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链接优势,出台新一轮若干政策措施,从提升枢纽能级、拓展通道能力、构建产业物流体系、完善民生物流品质、提升主体实力、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创新能力、强化基础支撑等8个方面,加快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底,武汉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迈上4.5万亿元台阶,同比增长6.9%;物流业增加值突破1700亿元,同比增长6.8%,占GDP的9.2%、服务业的14.8%,物流规模位列全国第五。
8个方面加快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武汉已入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支持城市,政策措施提出加快国家省级示范平台建设,提升物流枢纽服务能级,重点支持“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等国家级枢纽建设,强化公共海外仓等省级外贸平台设施,支撑服务双循环枢纽建设。在铁水公空能力建设方面,政策措施聚焦铁水公空物流大通道发展,围绕丰富航线网络、提升通道能力、发展通道经济、壮大货运企业、降低运输成本等方面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A级物流企业居全国城市首位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蔡文波说,新一轮《政策措施》对支持物流企业发展作出了三个方面的设计和安排。在传统道路货运领域,《政策措施》进一步支持公路货运企业发展,对新增纳入交通运输部规模以上统计范围,或者货物周转量全省排名前30位(或增长量排名前50位)的本市公路货运企业,按照省级支持资金额度的20%予以配套奖励。
“五型”枢纽已成功获批2个
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总经济师洪文胜介绍,武汉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正加快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五型”枢纽已获批2个,分别是依托阳逻港核心区创建的武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以及依托东西湖综保区和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核心区打造的武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正在申报建设1个,即会同鄂州依托天河机场、花湖机场争创武汉-鄂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下一步将申报商贸服务型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完善“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当前,武汉正申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有效衔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促进武汉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力争纳入第二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名单。
这类企业可申报“示范”
2021年,商务部等8部门决定正式启动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工作,评定了首批10个示范城市和94家示范企业,武汉市获评全国第一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长飞光纤、九州通、港发集团、中百控股等4家企业入选。2022年度又评选了15个示范城市和105家示范企业,安捷物流、华中港航、卓尔智联等3家企业入选。据了解,2023年度的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申报工作即将启动,哪些类型企业可以申报“示范”?武汉市商务局一级调研员张金兰在发布上介绍,示范企业可分为三个类别:农业农产品类,主要包括农、林、牧、渔种(养)植(殖)及相关专业、辅助性活动企业,农副食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工业制造类,主要包括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企业;商贸服务类,主要包括生产性服务企业和生活性服务企业。分为批发零售、现代物流以及供应链管理服务三个子类。
本文由:常州到珠海货运公司 http://0756.xin56.com 编辑,转载请著名出处!